close
小行星採礦的目的:門捷列夫於19世紀末編制的元素周期表全面羅列了存在於地球的各種原子,
也就是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,包括各種金屬、稀土、稀有氣體……總計不下118種元素,
並根據原子核中包含的質子數對他們進行了排列,由此可以測算出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屬性:
硬度、耐高溫性能、活性……不過,這張周期表並沒有對它們的儲量或它們的稀缺性作出任何描述。
隨著人類的過度開發與利用,今天,那些面臨匱乏的元素「亮起了黃燈」,
其中既包括一些不為大眾所知的元素(銻、釹、銦……),
也有一些在人類社會幾千年發揮著支柱作用的元素(磷、鋅、錫 、鉛、銀、 金 、銅……),
雖然任何一種元素都永遠不會消失,但是這些自然資源的形成周期極其漫長,相對於人類歷史而言,
幾乎是不可再生的,它們的開採也正在或即將變得困難和昂貴,並且仍舊遠遠不能同人類的開發的速度相比擬,
人類隨心所欲壓榨地殼的日子不會再持續很久、地質極限無法逾越,對此,有人建議,
從小行星上開採白金、鈷和其他有價值的元素,並將其運回到地球以獲取利潤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