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平均成本效益指不論某隻基金的相關投資的市況如何,
均以固定的金額定期買入該基金的單位。
例如,你參與由中介人提供的每月儲蓄計劃,
並以每月定額供款的方式買入指定基金的單位。
在這策略下,你可能以低價或高價買入單位。
當單位價格上升時,以固定金額可買入的單位數量會較少。
相反,當單位價格下跌時,該固定金額便可買入較多的單位。
一般而言,基金所派付的股息會再作投資,成為你的平均成本效益組合的一部分。
支持這種基金投資方式的人士認為,
市場的升跌對投資者的影響會因此而減少。
此外,此舉令投資者毋須為認購基金而緊貼市場。
以下例子就利用數值來說明平均成本效益是如何運作的。
假設你每月對基金的供款額為3,000元,
而該基金在首個交易日的單位價格 為5元;
那麼,你便可買入600個單位。
當市況在下一個交易日有所升時,
單位價格上升至7.5元。
因此,該固定金額3,000元便只可買入400個單位。
其後,市況突然下跌,單位價格在第三個交易日下跌至6港元時,
你便可以買入500個單位。
在上述例子中,平均單位價格為6元(供款總額 = 9,000元/買入的單位數目 = 1,500),
而這正是你的投資的打和點。
相反,假如你在第二個交易日以每單位7.5元將整筆金額9,000元作一次過投資於該基金上,
那麼你便只能夠獲 得1,200個單位。
此外,假如第三個交易日的市價為6元,
你的投資組合的價值便會因此而下跌20%(1,200個單位x 6元 = 7,200元,而原本的資金則為9,000元)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